首页

女王耳光

时间:2025-05-30 01:24:40 作者:深化改革推动文化繁荣 创新开放激发文化活力——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综述 浏览量:62886

  中新社拉萨3月25日电 题:西藏石刻艺术保护研究者格旺:“撬开”尘封在石头里的记忆

  作者 李林

  24日下午,“砰砰砰”的拍击声不时从拉萨市文化局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隙马画廊传出。西藏日喀则石刻艺术博物馆负责人格旺正在一场名为“会说话的石头——西藏石刻艺术”分享会现场演示传拓技艺。

3月24日,格旺正在介绍石刻拓片。李林 摄

  从事石刻艺术保护研究十年间,格旺说他很高兴看到石刻文物的保护和石刻艺术研究力度不断加大。更高兴更多人参与其中,共同为西藏石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出力。

  “半路出家,研究石刻,完全是出于一种热爱。”为了摸清西藏石刻文化的家底、保护石刻文物并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,格旺2014年开始开展石刻调研工作。他走遍了全区74县区,走访石刻文物遗存点,开展石刻文物遗存点调查,对具有重要价值的石刻、石碑进行鉴定及数据采集工作。

  2019年6月,西藏第一家以石刻艺术为主的专业博物馆——日喀则石刻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。格旺和馆藏的千余件石刻展品一起,为世人“撬开”了尘封在石头里的记忆。

  “对石刻文物的就地保护,是我做得最自豪的事。”格旺认为,西藏石刻文化遗产的保护、利用、传承、研究是目前的重点工作。西藏石刻艺术不像西藏其他艺术有很高的认知度,很多石刻文物多散落在村落、高山间。“每到一个寺庙、一个村庄,我们都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石刻的文物价值。让本地民众通过石刻上的文字或图案,了解石刻‘讲述’的制作工艺、制作背景、地域特征等内容。”格旺觉得,只有让他们认识到了石刻的文物价值,才能更好地保护。

  格旺表示,石刻艺术博物馆像是一扇窗,让大众通过这些精美绝伦的石刻,去了解石刻背后所蕴含的西藏优秀传统文化。“我们也在通过巡展等方式,让更多人了解西藏石刻艺术,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。”

  随着越来越多人了解西藏石刻艺术,参与保护的人也多了起来。据格旺介绍,在日喀则康马县、南木林县等地,都有石刻文化传承研究联合工作站。“也有很多年轻人很感兴趣,这种现象特别好。”

  持续约两个小时的分享会很快结束,现场观众有的去体验宣纸拓片,有的则排队请教格旺。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后,格旺不忘再次邀请:“我们有很多一手资料,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研究,共同将西藏石刻艺术的美好呈现给大家。”(完)

【编辑:黄钰涵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2024宁夏自驾线路发布及自驾体验活动正式启动

通知》要求,各地区铁路监管局围绕铁路运输企业防洪基础管理、防洪隐患排查整治、汛期行车安全措施落实、防洪应急保障、设备设施和施工安全等重点,坚持集中检查、重点抽查、日常检查相结合,深入基层、倾斜一线、四不两直,常态长效做好监督检查工作,要督促铁路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,细化防洪责任措施,强化隐患排查整治,抓紧抓细抓实防汛各项准备工作,全力维护汛期铁路安全稳定大局。

北部战区空军某旅 空地对抗 战训耦合

由船政牵起的中法友好交往,至今仍在马尾续写。法国友人魏延年从2006年起十几次来到马尾,探访船政史迹,收集、研究船政史料。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,共同传承和弘扬船政文化。

北京今天晴天为主最高气温9℃ 明天起或迎雨雪天气过程

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。会上举办9项京津冀大视听重点发布和交流活动。首先,三地系统回顾了广电领域深化区域大视听协同工作历程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,三地广电系统紧密合作,守正创新,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、重大主题宣传联动、视听精品创作合作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、产业发展协同、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不断拓展新空间,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文化保障。

商务部:发挥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作用 做到“有事必应,无事不扰”

停用的老水塔被改造成“灯塔咖啡”,拾级而上,台阶的尽头是一张充满少数民族元素的大幅海报,店内挂满少数民族同胞载歌载舞的装饰画,文艺咖啡馆与多彩民族风相得益彰。“我们经常来这里坐坐,很有亲切感。”土家族人蒲云菊说,这里已经成为周边居民的“网红”打卡点,能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民族文化。

做磁浮的梁 架传承的桥(讲述·弘扬科学家精神)

作为消防员,韦向进到朋友家帮忙修理电路,看到电动车夜间充电,也不忘提醒晚上充电隐患大,最好在白天充。“我就跟他说一些案例,虽然他接受了,但又觉得他不是很高兴,以后还是得想办法说得委婉一些。”韦向进笑着说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